8月3日,cro概念股表现活跃,$康龙化成(03759.hk)$、$药明生物(02269.hk)$涨超5%,$药明康德(02359.hk)$、$泰格医药(03347.hk)$涨近5%,$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hk)$涨近3%。
随着研发外包需求逐步扩大,cro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市场预计至2024年,全球cro市场规模将达960亿美元,其中临床研究阶段cro市场规模约为622亿美元。
一款药物杀死所有癌瘤?
美国顶级癌症治疗和研究机构希望城市(city of hope)国家医疗中心周二发布公告,在临床前研究中,该机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杀死所有实体恶性肿瘤(癌瘤)的靶向化疗药物。
(资料图片)
公告里所提及的临床前研究,已经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细胞化学生物学》期刊上。前文提及的这款药物(aoh1996),是一款用来遏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口服小分子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抑制剂。
根据临床实验前研究的报告,研究人员在70多个癌细胞系和几组正常细胞中测试了aoh1996。这种研究性疗法阻止了带有损伤dna的细胞在g2/m阶段分裂,并阻止了在s阶段复制错误的dna。最终结果的结果是,aoh1996引发了癌细胞的死亡(或者叫凋亡),同时并没有中断健康干细胞的繁殖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希望城市(city of hope)国家医疗中心ag凯发k8国际官网中指出,aoh1996在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脑癌、卵巢癌、子宫颈癌、皮肤癌和肺癌的细胞的临床前研究中已取得成效。而且aoh1996可以口服,且代谢稳定,无论是作为单独治疗还是作为联合治疗,都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但不会引起可察觉的副作用。
希望城市(city of hope)在发布的新闻稿中表明,该研究性药物使癌细胞更容易受到导致dna或染色体损伤的化学制剂的影响,例如化疗药物顺铂,这暗示aoh1996可能成为联合治疗以及开发新化疗药物的有用工具。此外,当用作单一疗法或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时,它已被证明能够抑制肿瘤生长而不会产生毒性。
cro龙头业绩亮眼
近段时间,上市公司半年度业绩预告也陆续出炉,盈利表现喜忧参半。
具体来看,双成药业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750万元-1100万元,同比大幅扭亏;泓博医药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078万元-348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9.99%-70.02%。
cro龙头药明康德的业绩也表现的非常亮眼,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3%至188.71亿元,若剔除商业化大订单项目收入同比增长27.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61%至53.13亿元。
第二梯队的康龙化成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7.67亿元-7.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36%,营收也实现同比增长。对于业绩预增的原因,公司表示经营计划有序开展,报告期内各业务板块收入稳步增长,主营业务的总体利润有所增长。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公司上半年业绩预亏,其中昭衍新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0.73亿至1.10亿元,同比下滑70.40%至80.40%;博腾股份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2.8亿元-23.8亿元,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亿元-4.5亿元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同比有所下降。
多因素支撑板块企稳回升
近日,国家医保局对《谈判药品续约规则》进行调整完善并发布,明确建立基本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支付标准调整规则,对达到8年的谈判药纳入常规目录管理;对未达8年的谈判药,连续协议期达到或超过4年的品种以简易方式续约或新增适应症触发降价的,降幅减半。
从整体上看,我国医药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药品审评审批持续优化,基础总体向好。长期来看,我国药企创新趋势不变,我国医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不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相关数据,2021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达15912亿元,且未来将高速扩容,2025年有望增长达2万亿元。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cro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借助服务药物研发过程积攒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成功和失败两类经验,均能够赋能、完善数据库。搭建高通量数据生成能力的智能实验室,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也是ai参与者们的重要竞争壁垒。因此,凭借丰富的数据优势,cro可能成为ai 领域最大赢家。
当前生物医药行业处于历史估值底部,鉴于医药终端需求较为刚性,并且伴随着医保谈判续约规则、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等边际利好的政策的逐步出台,2023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可以乐观点,看好院内复苏、院外复苏和国产创新药三大条线:
1、院内复苏:1)ivd:建议关注随着常规诊断检测的恢复,业绩具有较大弹性的标的;2)血制品:疫情后终端血制品需求旺盛,市场供需为动态紧平衡,价格趋势向好;3)麻醉药品:麻醉药物的需求刚性与手术量密切相关;4)择期手术相关的器械和耗材:23年上半年国内择期手术量恢复。
2、院外复苏:关注非新冠预防性疫苗需求恢复。
3、国产创新药:行业发展日趋成熟,政策框架逐渐完善,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国产创新药在国内的商业化环境持续改善,出海逻辑也逐步兑现。
编辑/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