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三亚的亚特兰蒂斯c秀剧场仍然坐了不少游客,演员在水上水下精彩的舞蹈杂技引来观众的阵阵欢呼;同一时间,北京亮马河二十四桥之一的好运桥下,游船慢慢停靠,绚丽多彩的光纤灯铺满桥洞,船上的乘客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记录,有的还站起身来,伸出双手触碰;更晚一点,青岛的啤酒街上,经过改造的历史城区聚集了各类餐饮店铺,“哈啤酒”等消费活动展现出旺盛的人气……通过延展消费项目的运行时间,夜间经济大大提升了各地消费活力,各类新项目不断推出。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3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3年全国夜游市场规模达1.57万亿元,我国夜间经济发展活力正旺。业内人士指出,在消费投资和政策的共同驱动下,文旅活动的时间得到了有效延长,新要素、新业态不断涌现,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夜间经济消费潜力。
据了解,到今年9月份,三亚夜游总收入达600亿元。在访问三亚的游客里面,包括当地居民在内,夜间休闲体验频次超过1万人达到了350次,其中近20%体验频次可以达到6到9次。
“三亚夜间经济的主流业态包括夜间演艺跟夜市,夜间演艺以实景演艺、剧场演艺、美食夜市等为主,也是广受访客欢迎的场所。三亚的酒店服务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提供睡眠场所,通过增加夜间文化休闲体验,形成多功能的夜间经济综合体。”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祥艳博士表示。
除了演出项目,更多夜间经济消费场景被挖掘。
《报告》显示,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我国一级博物馆夜间开放率超过三分之一,5a级景区开放率超过五成,超2020年两倍。超七成游客夜间消费支出较2019年有增加,近七成游客愿意为好产品增加更多支出。中国旅游研究院与深大智能联合实验室数据显示,同比2019年,2023年1-8月景区夜游恢复程度为144.5%。
solana蓝色港湾总经理张晓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solana蓝色港湾协同餐饮商户,延长餐饮品牌闭店时间,打造餐饮外摆,让食客可以一边享受夜晚的风光,一边享受美食,感受浓浓的烟火气。
夜间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有序发展夜间经济,并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配套服务设施、延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从食品、体育多维度推动夜间消费潜力挖掘和市场拓展。
地方政府也意识到夜间经济发展活力,积极推动相关项目建设。“目前,我市正以不夜城为ip的旅游模式积极打造非遗集市,特色风情节,城市灯光秀,游船夜游等多样文化业态,打造夜游三亚、夜玩三亚,夜购三亚特色活动,开发精品旅游线路,串联我市三岸两河突出主题光影秀等等,形成了休闲经济跟快乐旅游为一体的不夜城。”三亚市副市长黄兴武表示。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郭爽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岛拿出真金白银扶持夜间经济发展。“按照政策,青岛当地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项目一次性给予200万元标杆奖励,省级50万元标杆奖励。”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发展夜间文化休闲,推动夜间旅游消费,必须坚持民有所呼、政必有应,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着力培育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产业生态体系,特别是通过科技、艺术、体育等要素的创造性投资,着力打造一批辐射带动性强的地标性项目和现象级产品。同时,未来的夜间旅游要继续推动文化和旅游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融合发展,也应更加关注县城、中心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夜间生活,为广大农村居民和乡村旅游者培育夜间生活新空间、新内容、新项目和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