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流淌】
作者:杨 姝(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重庆境内水系发达,江川纵横,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74条,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2条。江与山相遇、水与岸交融,勾勒出“三山夹两槽”的立体轮廓;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刻画出重庆两江四岸的“城市会客厅”。重庆因此以山城、江城、山水之城名闻天下。
站在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码头,眼前泾渭分明的江面仿佛是层层堆砌的油画。往上回溯,是雄奇俊伟的山地高原和一望无际的草原戈壁;顺水东流,是瑰丽壮美的长江三峡和广袤辽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
江与山、水与岸,既是重庆发展的“框架”,也是重庆文化的“底色”。“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大美山川激发了人们“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豪情,千百年来回响在峡江两岸的川江号子,更寄托着“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平湖”出夔门的期盼与梦想。
“一夜嘉陵江水声”“巴山夜雨涨秋池”“杨柳青青江水平”“思君不见下渝州”。江河伴随着时光亘古不变地流淌,见证着两岸以江河为动脉和纽带的兴盛与发展,山水激荡塑造着重庆“8d魔幻”的城市风貌,滋养着这座城市独特的艺术美感。重庆的城市有机更新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并重,在“微改造”中下足“绣花功夫”。将“大美重庆建到每个居民家门口”,让更加美化的城市风貌和更加优化的生活场景相融,也使得重庆成为近年来“近悦远来”的最热门“网红城市”之一。
大山大水构筑了重庆发展的基础,打开了重庆发展的格局。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的巴渝文化、明清移民文化、开埠建市文化、抗战陪都文化、红岩革命文化、西南三线建设……不同时期丰富多彩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异彩纷呈。大山大水间孕育的自由包容、勇毅大气、忠诚担当的城市品格,更成为新时代重庆确立“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发展思路的人文底色。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决定了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外引内联、通江达海,成为新重庆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新课题、新机遇和新优势。
重庆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的总抓手总牵引,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依托东向长江黄金水道、西向中欧班列(成渝)、北向渝满俄等国际班列、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一体打造辐射西部、服务全国、链接东盟、融入全球的大通道、大枢纽、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四向”开放通道构建起“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贯通融合的新格局。截至2022年底,仅西部陆海新通道就已覆盖了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
流水通波接海江,明月何曾是两乡。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正谱写山水城市的新篇章。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13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