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总结出“错误的经验”?-ag凯发k8国际
黑格尔说:“人类能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资料图)
但总结经验,特别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可能是我们唯一的进步之道。哲学家这么说,只是为了提醒我们——正确总结经验,比我们想象的困难的多。
前几天,一位朋友问我:“我年初买了平台推荐的两支基金,说是过去十几年收益率一直很好,可是今年这两个都亏肿了,你说是不是平台的虚假广告?还是说基金这个东西风险真的很大?”
我只能安慰他,今年确实是比较“邪门”的一年,很多长期业绩优秀的明星基金经理都倒下了。这个现象,如果投资时间长了,并不奇怪,以前也发生过——但对于新基民来说,找到原因、总结经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失败后,我们首先要想到去“找”原因,实际上,人类的思维模式却是“猜”原因:
第一步:凭直觉猜一个原因
第二步:用一些方法去验证它
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普通人,都是先有直觉,区别在于第二步是否有科学的方法。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普通人是如何来“猜”原因的。
看广告买的明星基金亏钱,最常见的直觉反应有三种:
直觉反应一:什么明星基金经理,什么过往的业绩,都是广告骗人的。
普通人验证这个直觉,用的是一个想当然的内在逻辑:
如果是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应该永远好;如果过往业绩很好,现在还应该好。所以,这是虚假广告,假的明星基金经理,假的过往业绩。
如果从这个直觉推出来的原因中总结经验,那就是——买基金不能相信广告了,下次还是自己选。
这个经验对不对呢?如果只看业绩选基金,很可能还是选的这些人——黑格尔赢了。
直觉反应二:基金赚钱太难了,还是老老实实地买理财产品吧。
内在逻辑是:明星基金经理也不过如此,买其他基金更不靠谱了。
这个逻辑完全经不起推敲,今年明星基金经理的收益低于平均水平,但整体上并没那么差,即便是春节前的最高点买入,到现在仍然有三成的基金是赚钱的。
得出的结论就是“不能买基金”,也许是件好事,但肯定谈不上经验——黑格尔再次赢了。
直觉反应三:这帮基金经理孙子,骗了基民的钱,做老鼠仓,不干人事……
内在逻辑嘛,不就跟当年老师想的一样吗?成绩退步了,肯定是骄傲自满了,调皮贪玩了,反正一定是思想滑坡了。
这个逻辑也没什么可推敲的,就是情绪发泄,都亏钱了,还不能骂两句?
总结经验的前提是找到原因,找到原因的前提是知道有哪些最可能的原因,而知道这些,你得先有经验——这成了一个死循环,也正是黑格尔如此理直气壮的原因。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要跳出这个死循环,看一看专业人士如何分析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基金经理,我当然要经常学习明星基金经理的持仓、业绩、观点,所以我首先想到的原因就是——
市场风格不对味,这是专业人士的第一直觉反应
这个直觉的内在逻辑是:投资是一个一半要靠天吃饭的行业,如果市场风格不对,就好像农民遇到天灾,收获后又恰逢粮价便宜,再勤劳的农民也要亏本。
但是这个想法对不对呢?可以去验证这位基金经理的风格是否与今年市场风格相反。当然,你得知道:什么是市场风格?有哪些市场风格?该基金经理的市场风格是什么?如何判断市场风格之间的相同、相反与不相关?
这个验证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就有点难度了,如果只是理财,本意就是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很多人肯定不想总结这么专业的经验。此外,这个原因的解释力也有限,有些人的风格没有那么强烈,有些人还会调整风格的适应性。
那有没有更适合普通人判断的原因呢?
专业人士的直觉二:规模变大,导致投资方法失效
这个直觉的内在逻辑是:规模小的基金有更多获得超额收益的方法(当然风险也更大),而基民喜欢买近期业绩排名上升快的基金,导致小规模的基金业绩好后,规模很快变大,业绩变差。
这个直觉相对比较好验证,只要看一看该基金去年一年规模增长有没有五倍以上?其风格是否属于调仓和跟热点比较迅速的那一种?
专业人士的直觉之三:该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落伍了
这就是我更关心的问题,投资是一个方法论变化非常快的行业,过去因为跟不上时代而被淘汰的明星基金经理数不胜数,失败永远比成功更能总结出有用的经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太常见的原因。比如:
基金经理换了
连续遇到重仓股爆雷
公司的研究团队发生较大的变化
……
甚至前面说到的普通人的直觉,基金经理不努力,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现在某些明星基金经理花在营销上的时间多,名下的基金数量也多,还要负责很多行政事务。
那么,上面列出了那么多,如何才能找到最重要的原因呢?
非常遗憾,证明两件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比找一堆原因难多了,甚至“因果关系”可能并不天然存在。
不过,我们要知道“为什么”,并不是真的想知道原因,而是我们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在总结经验中,有比“找到原因”更重要的事。
总结经验的重要目的,是希望更新我们的方法框架,所以总结经验除了上面说的两步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三步:
第一步、凭直觉猜一个原因
第二步、用一些方法去验证它
第三步、改进你的方法框架
能否拥有并熟练使用自己的“方法框架”,这是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本质区别,就像你可以上网查自己有什么病,该吃什么药,但只有医生可以用一套方法框架去给你看病。
前面分析的所有“为什么”,都要进入这个框架,才能为你所用。
专业人士的方法框架包括四个层次:
第一层:底层逻辑
这一层定义的都是核心的方向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公众号经营者,你是偏重流量经营还是偏重自媒体品牌养成?如果你是一个基金经理,你的收益更多来自于长期收益还是短期股价波动?你是希望往专业的方向发展,还是管理的方向?
底层逻辑应该是非常稳定的,用来区别哪一些经验对你更有价值,你更偏向从哪些角度分析经验。
第二层:知识经验库
被底层逻辑验证过的知识与经验储存在此,就好像仓库一样,通过不断的分类与整理,以便随时与现实情况相验证,就像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库”,每一个知识点都对应储备着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甚至经典题型。
专业人士的专业度,一部分取决于这个库的丰富度,而另一部分,则取决于存取的熟练度,即“ag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
第三层:ag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
想要把事情做对,包括“认知,决策和执行”三个环节,我总结在一篇文章《彩色认知、黑白决策、灰度执行》中,对专业人士的要求更进一步,需要形成分析模型,决策模型和行动模型。
第四层:反馈系统
这个层次实际上是一个复盘方法,通过对结果的梳理和“因果关系”的溯源,对“底层逻辑、知识经验库和ag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进行不断的修正,正是本文讲述的内容。
所以,心怀好奇,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满足于现有的解释,这些总结经验的过程,更像是一个思维训练,为了让我们的“方法框架”更有体系,内容更丰富,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
所以我们回头再看一看,之前的分析可以给我们的方法框架带来什么样的升级。
普通基金投资者方法框架的升级之一:半年或者一年的业绩比较差甚至很差,并不影响长期收益。
要证明这一点很简单,看一眼这些过去业绩很辉煌的明星基金经理,之前有没有过业绩很差的年份就知道了。
有人统计2011年前成立的所有398只主动型股票公募基金,近十年中每一年的排名后发现:
只有一支基金每年的排名都在前50%(不符合直觉,但从概率的角度就好理解了),但它的总排名只是第三位;
总收益排名第一的基金,有两年排名低于50%,最惨的一年排名85%;
排名第二的基金,有三年排名低于50%,最惨的两年排名都是81%;
第四、五名的基金,有一年排名91%;
第九名的基金,2012年竟然排名全市场98%。
如果按照很多公司的规定最后20%末位淘汰,这十位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有八名都会惨遭开除。
最重要的是,9次获得排名80%的极差业绩后一年的排名,8次在10%以内,最差的成绩也有31.9%。结论就是:长期业绩好的基金经理在经历极差业绩之后的一年,业绩大概率会非常好——这应该跟市场风格的逆转有关,当然还需要更多数据验证。
投资靠的是长期的复利,而不是短期的暴利——这个经验对应的是投资理论的底层逻辑。
这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投资方法,但在我看来,它是最适合非专业投资者的方法。
普通基金投资者方法框架的升级之二:选择基金经理,要与你的投资周期相适应,与你个人的预期收益相适应。
这个知识经验对应的是第三层“ag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如果你有一笔新钱,首先要分析它未来何时要用,你的合理预期收益是多少,才能决定它最适合的理财渠道,而不是收益越高越好,或者越安全越好。
此外,前面的分析还有一些对“经验库”的更新:
回避因为短期业绩优秀而导致规模暴增至十亿以上的基金;
如果你不喜欢大的回撤,就要回避风格过于明显的基金;
回避管理基金过多、任行政职务过多或曝光过多的明星基金经理;
……
最后,我要回答一开始的那个死循环问题:“总结经验的前提是找到原因,找到原因的前提是知道有哪些最可能的原因,而知道这些,你得先有经验……”
一个人的专业能力通常是这样建立的:
在一开始,你很容易通过因果关系掌握大量新知识,新经验,但因为缺乏专业框架,显得专业能力不足,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先形成一个最简单的、能用起来的专业框架,至于好不好,并不重要。
到了一定时期,你越来越难得到更多明确的因果关系,你对自己的专业也越来越有敬畏之心。不过,有了专业框架之后,获取一些大概率正确的经验,不断修正和丰富自己的专业框架,以获得专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相对更容易一些了。
编辑/jay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