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辆车,让科技媒体和汽车媒体都惊声尖叫,它就是特斯拉 model s。
这次我们有机会借到了一辆 model s p85d,并且因为媒体车的缘故,这辆顶配车该加装的配置都有所配备。我们在这几天时间体验了自动驾驶,找充电桩 – 开走 – 再充电的全过程,所以这篇文章不会着重介绍媒体已公布过的外观、内饰、性能等一系列参数性细节,会多主动谈一些车主使用方面的具体感受。
100 万的价格,200 万的性能,30 万的内饰
100 万的价格对于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好在特斯拉也没瞄准我这样的消费群体,我总觉得应该是一群不怎么差钱,家里有车,年轻且向上的富二代们。
当然这句话不完全对,这种想法出现在我在超级充电站看到两个 50 多岁的大叔车主之后。
吐槽特斯拉内饰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虽然大家都会被那一大块有两个 ipad 那么大的中控屏吸引,被吸引主要因为很不常见,不过一块硕大的中控也不能代表车厢给人的整体氛围,更多的人对氛围的要求可能更多的在于车内内饰设计。
中控一眼看过去带给人的感觉相当好,整体操控也非常流畅。并且菜单层级不是很多,以至于稍微操作过一些手机的人上手并不是很麻烦。不过有一些功能是只能通过中控实现的,而且还需要在二三级菜单下,比如说打开天窗,或是冬天操作一下车内的供暖、座椅加热,如果开着车的时候相信大部分人是不敢碰这个大中控,实在是有一些危险。
坐在特斯拉车内的一刻,虽然 model s 车内被大面积的真皮包裹,拥有一系列高科技也极具体验的操作,但真的有些难感受出那种传统汽车车内“超奢华”的氛围。不过这点倒是不用太纠结,特斯拉也想过这个问题并主张概念素雅,简单易用。从这点上来看,model s 倒是非常合格的,以至于虽然每个进入这个车的人不会因为车内氛围而“wow”的一下,但也会因为这辆车车内给人感觉与众不同而“wow”的一下。
3.3 秒 ludicrous 狂暴模式破百,这个我仅尝试过一次的功能实在是有些让人惊声尖叫,当然这也是 model s 在性能这方面遥遥领先同价位竞品的一方面。在任何时候只要稍微深踩一点“电门”,保准就会提示你已经超速,而当你尝试一脚到底,那种感觉飞机起飞的推背感也并没有这辆电车来的强烈。这部分已有很多媒体做过测试,通过之前的一个视频展示,不多做介绍。
开起来就是“简单易用”四个字
这四个字放在这里形容特斯拉也是非常合适的。
虽然我拥有不短的驾龄,但是也是第一次开这样大型的汽车(5 米车长,2 米车宽),倒是上路后发现也并没什么难开的。
这里边有太多的人性化提醒了(老司机请忽略)。
我简单说几个,model s 在路上行驶会自动扫描路上的限速牌并显示在你的中控上,此时拨动自适应巡航会直接锁定在限速速度内,即使你加速到超速,车内也会发出报警声提醒你现在已经超速。
model s 四周装满了传感器,以至于在道路行使的过程中,它会在仪表显示屏上显示出很多类似游戏样式的小车,并且在环绕在你车辆的四周显示出实时的雷达探测区,前后左右四角方向做到全区域监测。
车身后置了广角的摄像头,实时显示后方车辆情况,车辆行进时结合周边雷达可以扫描死角,并且角度之广可以让你在“一头扎进两侧都有车的垂直车位”后倒车时还能观看到左右方向的来车。
在小区错车、停车的时候,所有的传感器实时监控与可能的碰撞物体的距离并显示在那个电子仪表盘上,甚至会爆红提示你“停止”。
第一次倒车会自动记录你调整后视镜的角度,下次 r 档位倒车自动调整后视镜。
“功能越来越多,开起来越来越傻瓜。”这是一位拥有几十年驾龄的老司机对 model s 的评价。
焦虑
之所以连这个列为一项是有些东西真的有些焦虑。
首先让我焦虑的倒不是电量,作为一台中大型车,这台车有接近 5 米的车长,1.9 米的车宽,没有个专用停车位先别说充电桩的问题,我在老小区停车都是个问题。
小区路窄,又会来回错车,这当然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有的时候传感器过于灵敏,经常在错车还有 20 多厘米的时候告诉我“停止!”,很多时候我都是被吓到一脚踩住(毕竟这是一台 100 多万的豪车),仔细一看,原来还有这么远。
这种类似错车“喊停”的情况还有不少。
电量虽然是实时显示的,但你使用空调、座椅加热等一系列功能还是会有一些顾虑,尤其是在你开了几十公里,但你可能发现因为你用了这些功能而导致显示的实时续航里程不对等的时候。
如果你恰巧只是在城里开并不准备尝试一个多远的长途倒是可以打消这些顾虑,除非我下边这种情况。
比如我本来还想在春节期间驾车回一趟县城老家河间(单程 200 km 左右),但一路向南 g45 大广高速却没有一个充电桩,不过倒是保险起见可以借道沧州,不过想想冬天开了暖气,路上在听一段音乐,回来的时候又怕返京高峰堵成“停车场”,也就没敢尝试,不过这段路程的距离跑起来应该是没有问题,只是跑起来相信一般人都会有一些顾虑。
第一次使用自动驾驶,比自己开车更需要精力,熟悉后会好一些
这是一种新的交通方式
可喜的是,在北京城内使用又是无比的轻松。
那块大屏幕上有一个雷电的标志,点击就可以看到北京的超级充电站,点击导航就可以直接将你导航到拥有充电桩的停车场,这里特斯拉车位都是租好的,停车充电是免费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春节的原因,五棵松卓展的超级充电站充电桩随到随充不需要排队。在东城的中粮广场(只有两个超级充电站)却遭遇过一次排队的情况,不过好在车主之间在等待期间还能聊聊车,说说话。一台车也大概充个半个小时,去个银行的功夫就可以排上了。
三天时间共充电两次,倒是不是每天跑太久跑完了,是每次到达 100 公里左右后我都会想着提前跑去充电。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生活质量的下降,毕竟我不是一个真车主,一个真车主应该会有一个自己的车位和自己的家用充电桩,那样应该会有所缓解。
有时候,驾驶这辆车你会醉心于这种体验式的、易用的操控模式,简单安静的开车氛围,甚至我已经忘记了我驾驶的是一辆几乎跻身 3 秒俱乐部的高性能轿跑。
最讽刺得是,在我们第一次体验特斯拉自动驾驶和狂暴模式的体验中,我们尝试用 3.3 秒破百的速度秒杀了旁边的法拉利(上边视频,可能它也并没有想跟我们比),而就在最近一次我开特斯拉经过三里屯的路上,一辆宝马 m3 在身旁呼啸而过,并在下一个红绿灯有意等我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结果是绿灯一亮,他真的弹射而出,在一堆汽车中呼啸而过,我依旧缓慢起步,相比起车内的澎湃的音乐,我竟也沉醉于宝马 m3 那美妙的声浪。
其实,它肯定也是跑不过我的。
可持续交通还很远
我始终认为即使拥有了足够的充电桩,其充电速度如不能再快一些,特斯拉也难以打开市场,并且目前的电池技术即使电池密度在不停得提高,但在真正的电池革命到来之前,特斯拉还是应该尽可能的考虑降低电池成本,用商业手段提升利润。
目前的体验是,一辆拥有 500 多公里续航里程的特斯拉 model s p85d 在超级充电桩需要 1 个小时左右时间充满,这跟几分钟加满的油车还是不能比,相信这基本上也是一些潜在消费者的顾虑。
尽管特斯拉在去年一年在充电网络上大搞特搞,但对于中国市场销售应该起不到什么“立竿见影”的作用。
这点我在之前文章也有说过:elon musk 的可持续发展梦想纵然可贵,但目前还应该先着手解决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可持续行进”。所以特斯拉中国市场的首要任务变成了建立丰富的充电网络,所以特斯拉也在去年交出了 320 个超级充电桩和 1600 多个目的地充电站的成绩单。
传统汽车厂商应该跟特斯拉学什么?
新季度财报一出,特斯拉还在持续亏损。这又跟赚的盆满钵满的传统汽车厂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从一些角度来看,特斯拉造车跟传统车厂并没脱太多干系。但在特斯拉身上却能看到一些创新和开放的精神,不管是我们在去年一年见到的 ota 空中升级 7.0 自动驾驶,还是刚刚实现的自动泊车、召唤等功能,很大意义上讲,这些汽车技术已经“领跑”了传统汽车厂商。
不过大部分的汽车厂商先是对于这些技术显示出不屑一顾,表示没什么技术难度;另一方面又在这种技术面市后纷纷跟进。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动驾驶已经被说了很多年,但从特斯拉上才真正感受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这种“消费级进步”。
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朱晓彤在此前一次访谈中谈到:
我们认为的豪华车、智能车的定义并不只是停留在传统汽车内饰等这些非功能性的层面,我们希望它是来自未来的轿车,与未来生活方式相连接的一种豪华车的定义方式。我们更看中它的智能化、互联性,并如何通过这些特性改变传统汽车的驾乘体验。
欣赏 elon musk 和它的特斯拉
elon musk 的传说不止存在于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
如果你了解 elon musk 其人,就应该知道这是一位近乎疯狂的领导人,依托他所构建的理想社会,他的志向都非常高远,而且似乎跟挣多少钱也没多少关系。比如说他所领导的这几家公司:paypal、space x、solarcity、tesla 等。
elon musk 认为地球太拥挤了,他就去做 space x;他认为地球未来需要保护环境,所以掏腰包去做电动汽车;为了实现太阳能源的利用,创办 solarcity 能源公司;他认为未来万物是需要互联的,所以做了 paypal,并且在它的电动汽车里也放了一块互联大屏;他甚至还有一个超音速高铁的梦想。
你也知道 musk 还开放了所持有的专利,在去年的时候他宣布开放 200 多项专利,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生态里边。从一些实际完成的事迹上来看,并不太愿意相信 elon musk 是一个喜欢炒概念的资本家这种说法。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目前的特斯拉面向的也不是汽车市场的大众消费者,这跟动辄月销过万的传统油车是不可比的。
我始终认为满足特斯拉的目标群体的特征应该是:有钱、家里已有油车、爱科技的用户,他可以用这一辆省心好开的电车代步,很显然我并不符合这个群体。
倒是前几天,那辆比较“廉价”的 model 3 “公布”了其可能的售价——税前 2.5 万美金,并将其竞争对手指向为在中国售价 30 万左右的宝马 3 系,奔驰 c 等车型。
比起昂贵的 model s 和 model x,倒是可以期待一下 model 3。
部分插图来源于 google